2025年6月28日,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和“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地区玉米小麦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示范区——“旱地冬小麦单产提升技术与示范”种植实产测定现场会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常家河镇南河村召开。
技术员确定单产测试面积(通渭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员张正斌,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正高级农艺师孔建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通渭县科技特派团团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站长、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常磊,定西市和通渭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员及当地群众、农机合作社代表60余人参加了观摩和测产活动。
收集测试麦子(通渭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南河村百亩小麦示范田现场,甘肃农业大学常磊教授详细介绍了在这里实施的“黑膜全覆盖结合有机肥替代栽培”集成技术的操作要点、应用成效、品种优势和增产潜力,重点讲解了“良种、良法、良技”融合在应对干旱条件下实现小麦稳产增产的核心原理。中科院研究员张正斌在观摩后高度评价“甘农大团队在旱作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勉励团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系统总结先进生产技术,积极向旱作农业区推广。”据悉,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通渭县科技特派团、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和甘肃农业大学的主导实施,并在定西市和通渭县农技推广中心积极配合下,在南河村试验基地采用黑膜全覆盖结合有机肥替代栽培技术试种的旱地冬小麦“兰大211”及“紫优11号”等均获得成功,今年,在春季十分干旱条件下采用新技术试验种植的寒旱区旱地冬小麦现场测产亩产超四百公斤。
技术人员测试小麦进行含水量(通渭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严峻的干旱挑战下,“良种、良法、良技”融合技术展现出的显著增产成效,获得了国家级专家的高度认可。该技术的成功示范与推广,不仅为通渭县及类似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小麦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大幅提升了区域粮食稳产能力,更对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推动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张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