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醉一城天香千年
时间:2025-04-03 来源:临夏融媒·中国临夏网 作者:襄阳融媒首席记者 李兴会/文 襄阳融媒记者 李素文/图

截图20250403090642.png

襄阳融媒首席记者 李兴会/文 襄阳融媒记者 李素文/图

在四月的春风里,湖北省襄阳市习家池的牡丹正开得热烈。这片被誉为“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的古老园林中,数百株牡丹竞相绽放,粉的娇艳,白的素雅,紫的华贵,引得游人如痴如醉驻足观赏。而这满园春色,正是襄阳与牡丹千年情缘的一个生动注脚。

古城牡丹的千年文脉

襄阳与牡丹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襄阳曲四首》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虽然诗中未明确提及牡丹,但作为当时的“国花”,牡丹极有可能就是这“使人迷”的花月主角之一。

皮日休是唐代襄阳籍大诗人。他在《牡丹》诗中写道:“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强调了牡丹的绝世之美和独特的香气,表明它是天下无双的艳丽花朵,其香气也是人间第一。

到了宋代,襄阳牡丹开始见诸于文字记载。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提到:“襄阳牡丹,盛于习池。”习池即习家池,这座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的园林,在宋代已成为牡丹的重要栽培地。苏轼还记载了襄阳牡丹的盛况:“过襄阳,见牡丹已开,大如盘盂。”

明清时期,襄阳牡丹栽培达到鼎盛。据《襄阳府志》记载,当时城内“牡丹园不下十余处”,尤以檀溪、岘山、习家池三处最为著名。每到花期,“士女游观,车马塞途”。

在民间,素有“阳春三月三,隆中看牡丹”的美称。明代《襄阳府志》明确记载,隆中牡丹花以花大色艳而久享盛名,而且数量大,品种多。

战争年代的牡丹记忆

抗战时期,襄阳牡丹曾经历过一段特殊的历史。

1940年,日军占领襄阳后,大量牡丹园遭到破坏。据《襄阳县志》记载,当时城内牡丹“十不存一”。但在这样的困境中,襄阳人仍以牡丹为精神象征。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花农冒着生命危险,将几株珍贵的“襄阳红”牡丹藏在自家地窖中,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新移栽出来。

新中国成立后,襄阳牡丹逐渐恢复生机。上世纪五十年代,习家池建立了第一个牡丹专类园,引种了30多个品种。

改革开放后,襄阳牡丹的栽培和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古隆中牡丹园里发展了200多个品种的近万株牡丹。每年四月,牡丹园里就成了花的海洋,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白的似玉、粉的似霞,一阵微风吹过,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诸葛亮的夫人、华夏才女黄月英的娘家黄家湾同样有牡丹园。黄家湾栽种牡丹始于2009年,面积达100亩,数量超过10万株,是襄阳面积最大的观赏牡丹基地。黄家湾共有龙凤牡丹园、八卦牡丹园和名仕牡丹园,品种以“花王”和“台锦”为主。每年从4月初至4月20日,是黄家湾牡丹的最佳赏花期,红、黄、白、墨等不同颜色的牡丹,风姿绰约,娇艳欲滴,让人目不暇接。


新时代的牡丹情缘

进入21世纪,襄阳与牡丹的故事翻开了新篇章。

2017年,襄阳市开始举办“襄阳牡丹文化节”。文化节期间,不仅有牡丹花展,还有牡丹书画展、牡丹诗词朗诵会、牡丹摄影大赛等活动。

近年来,襄阳牡丹产业正在向多元化发展,不仅有习家池、古隆中、黄家湾、唐城等景区大量种植的观赏牡丹,带动旅游发展,还有保康县等地努力培育油用牡丹和药用牡丹。

保康县是中国牡丹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享有“牡丹故里”美誉。境内生长的野生牡丹达160公顷,约10万株。该县大水林场紫斑牡丹种质资源纯度高,是全国少有的未经种间杂交的原始牡丹种群,由于其种子含油率均在31%以上,被湖北省认定为油用牡丹良种。

在襄阳古城墙上,记者遇到了一对拍摄婚纱照的新人。新娘手捧牡丹,笑靥如花。“我们特意选在牡丹花期拍婚纱照,因为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也代表着襄阳的文化。”新郎解释道。

夕阳西下,习家池的牡丹在余晖中更显娇艳。游人们仍流连忘返,有的拍照,有的写生,有的只是静静欣赏。这满园春色,不仅承载着襄阳的千年文脉,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一位老襄阳人说的:“看牡丹,看的不仅是花,更是襄阳的历史与未来。”

主要牡丹观赏园

◆◆习家池:习家池牡丹园种植的牡丹有5000余株,有“富贵满堂”“玉芙蓉”“锦袍红”“皇冠”等十多个品种,此地牡丹花大而香,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古隆中:古隆中牡丹园里有200多个品种的近万株牡丹,隆中牡丹以花大色艳而久享盛名,有“襄阳大红”“卧龙出山”等珍贵品种。

◆◆黄家湾:黄家湾的牡丹数量超过10万株,是襄阳面积最大的观赏牡丹基地,品种以“花王”和“台锦”为主。每年从4月初至4月20日,是最佳赏花期。

◆◆唐城:唐城景区的牡丹花位于青龙寺附近,数量虽然不多,但品种珍贵,花大而香,十分惊艳。

◆◆保康:保康县享有“牡丹故里”美誉。境内生长的野生牡丹约有10万株。在这里,不必入园,随处可见风姿绰约的牡丹花。

牡丹特产

襄阳牡丹画非常有名。

“襄阳牡丹画法”是襄阳市的一项传统绘画技艺,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种画法以牡丹为主题,融合了襄阳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间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传承意义。

襄阳牡丹画法的传承人通过收徒、开班授课等方式,将这一技艺代代相传。

编辑:海霞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