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融媒记者 赵好飞
带着新理念新技术穿行于田埂林间,用电商直播延伸“东乡贡羊”产业链条,为灾后恢复重建注入青春动能……从扎根“三农”到服务家乡、从抗震救灾到恢复重建,我州广大青年以实干点燃青春梦想,以奋斗铸就靓丽底色,一场青春与家乡的深度对话,正书写在临夏大地上。
田埂上的青春答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东乡县的90后“羊倌”——全国人大代表张忠山备受大家关注。这位曾经鼓起勇气走出大山又返乡创业的青年,依托电商平台,带领“东乡贡羊”走上标准化产业道路,带动越来越多的乡亲走向富裕。
2017年,张忠山响应政府号召回到家乡创业。2018年4月,在政府帮助下成立了东乡族自治县伊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最初只有5户社员参与,到如今壮大至70户,张忠山通过改造传统放羊模式、引入现代化养殖技术、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实现了从牛羊繁育、养殖育肥、分割加工到线上线下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
2023年,张忠山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时刻牢记人大代表的职责与使命,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了解基层群众在产业发展、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困难与诉求,精心撰写议案和建议,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争取更多政策支持。“我将继续扎根‘三农’领域,积极履行代表职责。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农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对于未来,张忠山充满信心。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大战略,也是青春建功大舞台。过去一年,团州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开展“青春助农”公益直播活动17场次,“临味”特色农产品累计销售额超59万元;举办乡村青年人才培训10场次,参与青年800余人,开展全国全省“乡村振兴 青年先锋”宣传宣讲活动3场次,带动3000余名青年投身乡村振兴,让更多想要干事创业的青年靠奋斗人生出彩。
“特殊战场”闪耀志愿红
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我州青年志愿者迅速响应,积极投身抗震救灾一线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青年志愿者马雅蓉便是其中一员。地震后,她主动联系团县委,请求加入抗震救灾志愿者队伍。通过团县委协调,迅速投入救灾物资登记与分发工作。
作为本地人的马雅蓉,跟随来自全国各地的司机,穿梭于各乡镇之间,将救援物资及时送达有需要的地方。“有一次,我带领司机将折叠床和棉被等物资送到寨子沟乡,卸完物资已是凌晨3点。”马雅蓉说,那段时间,她时常深夜奔波于各乡镇安置点,为让救援物资尽快送到受灾群众手上,自己辛苦一点也值得。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推进,灾后安置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共青团积石山县委发动暑期返乡大学生成立20个“红领巾”爱心托管班。大学生张玉婷作为其中一名志愿者,辅导暑假作业,带着孩子们阅读课外书、做游戏。“大学生们聚在一起,为重建自己的家乡贡献力量,忙碌而充实!”张玉婷说。
打造“青”字号志愿服务项目11类、组织24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法治宣传、科普宣讲及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4500余场次,服务受灾群众7000余人……2024年,团州委积极引导广大志愿者围绕感恩奋进宣传活动、岗位建功争先进位、志愿服务帮办实事、捐资助学项目争取、党建引领强基固本等主要内容,扎实开展五项青春建功行动,引导青年志愿者用火热实践践行青春誓言。
“候鸟”归巢赋新能
每逢寒暑假,一批批在外求学的大学生如候鸟般回到家乡。他们换上志愿者红马甲,带着知识、热情与创意,在田间地头、社区街道、学校课堂间奔走,用青春力量为家乡发展注入新动能。
参与协作完成临夏市凤凰山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协助林草中心专家向群众培训果树修剪技术,针对当地常见果树病害提出预防建议……就读于甘肃农业大学林业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马睿安的寒暑假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枯叶在脚下沙沙作响的静谧。
马睿安说:“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叮嘱,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我们要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农业实践,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群众增产增收,我感觉特别有意义。今后,我将持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扩大农技宣讲覆盖面,为特色林果产业增收设计轻简化技术方案,让科研成果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假期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个体成长,也是一代青年与家乡发展的同频共振。近年来,全州各级团组织联动区域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基层,广泛招募大学生实践服务岗位,为青年学子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2025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招募480个多样化社会实践岗位,吸引全州792名优秀大学生积极参与。
“每一粒种子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壤,我们的使命是让这片土壤永远充满生长的力量。”扎根泥土的青春,终将在故乡的原野上绽放成花海。临夏青年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正以担当者、奋斗者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共同为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贡献力量。